从12月底到现在,已经写了半个多月的论文,完成了一篇半。是的,第二篇,按照目前设想的结构,还有一半。
明天是放假的第一天,按第二篇论文对应的课程要求,可以在放假前将初稿或者提纲交给老师,寒假再慢慢写,补全稿给老师。我原本打算今天写好全稿发给老师,等老师反馈批改意见后,看如何完善。然而,前几天我写完第一部分,到第二部分开始后,没写多少(一共4800多字)就卡壳了。
为了完整第二部分,我按原计划细读30年代一本杂志上的37篇文章,并做了5000字不到的读书笔记。由于这些报刊文章的排版是竖排的,且繁体字,虽然那时白话已经推广开了,但竖排繁体读起来还是不太习惯,光是阅读整理这些文章内容,我陆陆续续加起来花了应该有一两天的时间。然而读书笔记不是论文,我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,提炼出来的作为第二部分的剩余内容,预计占二三千字的篇幅。进行到这里,我卡壳了。我开始怀疑我的论文,我发现,我在做的可能只是一个介绍和整理的工作,连新了解的一个词“史料钩沉”都谈不上(史料钩沉,起码得发现以往被世人所忽略的材料),更不要说我全文确立一个问题、一个观点了。我对文章的第三部分充满茫然,虽然有很多细碎的想法,然而不够成文。我甚至想放弃这个题目,但不太甘心。
下午,还是按照要求,把未完成的稿子给老师邮件发了过去,同时提了自己的所有困惑。为提醒老师查阅,加了老师微信,还没等我开口,老师发来:“作业写好了吗?就差你一个了。”手机这端的我,当即老脸一红,老老实实告知论文的情况。老师很负责,为我推荐了我的论文相关的研究书籍(其实我手头已经在看,论文的缘起,也和这书相关)。老师说,明天看完后会给我具体意见。
我在等着反馈的同时,开始重新认真地翻阅一些书籍资料。同时,思考着这半月来写作的经历,真心觉得,论文,难!为应付课程任务,拍个脑门,写个五千字以上,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,也有码字的辛苦,但毕竟容易些,交完也就了事了,从此和这篇文章的研究对象say goodbye。然而,当有心想写好,潜意识里把它当想发表的一篇文章写的时候,考虑就多了太多了。不想重复别人说过的陈词滥调,想要找一个感兴趣的点,又有可研究的空间的点,扎扎实实地论述开来,才更加深刻地发现,自己是多么浅陋!给自己定了一个与目前自身能力不匹配的目标,于是,写作中,无时不刻不感到挫败。
当我阅读那些由优秀的博士论文出版成了的研究著作,读优秀刊物上的精彩文章,这些时候,我感叹,他们的文笔是流畅的,是专业的,对于理论是信手捏来的,有历史观,也有横向的比较,而我的文字,常常像是挤出来的,全篇的大白话,一看就很浅薄,观点不深入,理论全无,比较也进行不起来。追根结底:阅读不够、思考不深,肚子里是空的,脑子里也是空的。
为此,我十分焦心。与室友交流,室友说,这就是她师兄说的,需要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。由这话,我似乎得到了一点莫名的安慰。转念又一想,哪里能安慰,那首先也得积啊,而且要厚积呀!
再看我感兴趣的研究点,看了别人的文章,觉得TA梳理得真棒啊,对啊,说出了我隐隐感觉到的一些东西,就是这样的。然后,发现,我自己说不出来。突然想到初中解数学题,一道题目在面前,自己百思不得其解,而当老师在黑板上,一步一步边讲边解时,每走一步,我都要在底下暗暗惊叹,原来是这样的,整道题讲下来,如醍醐灌顶。然而,这道题摆在自己面前,自己是万万想不到怎么解的。重新再放一道题来,也是这样,非得老师讲开了,才恍然大悟。我现在看别人论文,就仿佛是这样感觉。
不知道这样的困惑,还要伴随自己多久,希望早点开窍。或许,是自己过于焦急了,还是沉静下来看书,有疑问,不必顾着脸皮,多去问吧。
发表回复